李在明接手之后富盈网,韩国变化最大的领域就是外交领域,他不仅致力于缓和与中国的关系,还有意改善和朝鲜的相处模式。
在其上台后,立刻叫停边境扩音器广播,禁止国内向朝鲜投放反朝传单,还推动韩国军队停止对朝鲜的心理战,试图以此来缓和边境的紧张态势。
(李在明)
然而,朝鲜方面似乎并不“领情”,直接发表拒绝和李在明政府对话的立场,并认为李在明做出的这一系列动作,本来就是在改正此前不该有的错误,更何况韩国仍和美方举行了联合军演,说明韩国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问题所在,所以朝鲜方面也无意再和韩方接触,视韩国为敌的态度也不会发生改变。
站在朝鲜的角度来看,对韩国存在不信任感,其实是正常且合理的。
在尹锡悦上台前,韩国几任政府虽然没能彻底解决韩朝分歧,但一直在推动对话优先,通过半岛无核化会谈、军事领域互信措施、经济合作等来营造“不冲突、不对抗”的氛围。这种缓和姿态,至少让朝鲜觉得韩国有“通过协商解决问题”的诚意。
但尹锡悦上台后,直接推翻了这一路线,转向“威慑优先”的强硬政策。他明确提出“对朝政策的核心是强化韩美同盟威慑”,甚至宣称“只有彻底压制朝鲜的挑衅,才能换来真正的和平”。这种表态在朝鲜看来,等于韩国把“对抗”当成了与朝相处的前提,所以在朝鲜眼中,韩国已经不再是可以平等协商的邻居,而是自己的敌人。
再加上信任这种东西,建立是非常难的,摧毁却很容易。尹锡悦两年多的强硬政策,已经让朝鲜方面形成了“韩国不可信”的固化印象。在这种情况下,即便李在明释放善意,朝鲜也会先打个问号:你能摆脱美国影响吗?你能保证政策不反复吗?这种因尹锡悦政策埋下的“信任裂痕”,不是靠几句表态就能弥合的。
对此富盈网,李在明也心知肚明。所以,在面对这一状况时,李在明也并未退缩,在日前的光复节讲话中,其就对此做了一番前所未有的表态。
在谈到半岛问题时,李在明出乎意料地表示,未来将“尊重朝鲜现行的体制”,不追求任何形式的吸收和统一,也将不再进行任何敌对行动。
(金与正)
要知道,在过去数十年时间里,韩国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都以“统一”为前提和主导,如今首次认可朝鲜自身体制,并将韩朝关系定义为“尊重彼此体制的特殊关系”,着实是一个历史性的逆转。
除了在国内做出改变之外,李在明还寻求起了外部的帮助。
日前,韩国方面就传出消息,称李在明将在本月25日左右,派遣特使代表团访问中国。这个特使团成员可能包括前国会议长朴炳锡、民主党议员金太年和朴钉。甚至前总统卢泰愚之子、东亚文化中心理事长卢载宪也可能加入其中。
到时候这一使团将赴中国,同王毅外长等中方高层官员会晤,并向中方元首转交一封李在明的亲笔信。
结合当前的国际局势来看,李在明这封亲笔信的内容,其实是很容易预测的。
首先肯定会重点谈中韩双边关系。这几年因为尹锡悦在中美之间“选边站”,中韩合作氛围受到了不少影响。李在明上台后一直想把中韩关系拉回“务实合作”的轨道,所以信里大概率会提怎么恢复两国的高层互动,比如重启经贸对话机制,让韩国的半导体、汽车等产业能继续顺畅地和中国合作。总之就是要让中方切实感受到韩国新政府“重视中韩关系”的态度,为接下来的合作铺路。
其次,则是希望中国在半岛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。
从李在明缓和韩朝关系的动作来看,其对当下的局势是有清醒的认知的,朝鲜核武已经是既定事实了,若是继续持强硬态度推行统一,必将触发灾难性冲突和后果。
但在解决这一问题上,李在明自身是存在局限性的。韩美同盟是韩国外交的“支柱”,而美国在半岛问题上长期主张“以压促谈”,对朝强硬立场明显。李在明推动对朝缓和的动作,就和美国的亚太战略产生了冲突。到时候美方可能通过军事合作、经济援助等手段向韩国施压,要求其“不能偏离对朝强硬路线”。这种情况下,李在明的对朝政策很难完全自主,容易被美国的战略需求绑架。
(半岛局势紧张)
但中国这边,一直坚持“半岛无核化”“维护半岛和平稳定”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” 的立场,这与李在明“缓和朝韩关系、避免冲突”的目标完全契合。
中国不追求在半岛的霸权,而是希望半岛稳定能为周边安全和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,这种非私利性立场容易被朝韩双方接受,也让中国在推动对话时更有公信力。
总之,李在明的局限性源于内外多重制约,而中国凭借与朝韩的良好关系、中立的立场和推动和平的诚意,既能当桥梁又能为韩朝紧张局势减压,是当下最适合帮助半岛缓和的力量。
当然,最终半岛问题的解决还需朝韩双方自主努力富盈网,但中国的作用能为这一过程“铺路搭桥”,降低缓和的阻力。
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